文化建设

cultural development

首页 > 文化建设 > 学习园地

局2024年先进工作者范兴群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5-01-03阅读次数: 来源:范兴群

范兴群,男,汉族,1997年11月生,共青团员,2023年6月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7月来单位参加工作,现任测绘总队地理信息工程院测绘技术员。

一、深入一线,勇挑重担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该同志在踏入测绘行业后,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根一线,深入项目现场,直面项目现场的复杂问题并积极寻找技术解决方案。在仅仅一年多测绘工作中,他不仅出色完成了多项挑战性任务,还通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多个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023年,该同志考取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后,立即投身到寿县县域区域规模化供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1:1000带状图测绘项目该项目测区覆盖范围广、地形复杂,他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参与了整个测绘环节,通过采用无人机技术并结合地形特点反复优化无人机航线,完成大面积区域测图,确保了测绘成果的高精度和高质量。项目期间,他还参与了合肥市三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地形测量和物探项目、新站区管委会建设局及城管局年度委托测绘项目等多个重要项目。在舒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中,该同志展现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测区内控制点分布多位于山地,地形条件极为复杂,该同志深入前线,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连续驱车行驶在陡峭山坡数个小时并准确布设控制点,为后续高程校正提供了可靠的测绘数据。在矿山动态监测项目中,他更是不惧艰险,深入地下矿山作业,最深处达地下900米,通过精准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带领团队完成了8个地下矿山的动态监测工作,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创新驱动,成果辐射

该同志始终保持清晰的工作思路,注重从全局出发并将规划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他善于深入思考、系统分析和研究问题,不断探索创新,着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科技水平,以新思维和新方法积极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他积极投身于局科创基金项目,并充分实现了产研结合,他带领团队深入复杂的地下空间,克服多种技术难题,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赢得队领导高度认可。他主导研发并实施了城市地下空间可视化作业方案,该方案涵盖了从三维激光扫描到数据处理、建模及数据库搭建的完整流程,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高效精确测量提供了技术支持。他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通过结合进一步优化数据处理和点云建模的创新点,撰写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用于城市地下管廊三维可视化研究》论文,推动了技术成果的学术化与标准化。这一创新方案不仅成功应用于管廊竣工与人防竣工测量,还显著提升了复杂地形测量任务的精度与效率。在矿山动态监测项目中,他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保障了工作安全。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保障了矿山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也助推了测绘总队在矿山测绘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后续类似项目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他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了项目顺利开展,同时提升了测绘总队的行业竞争力。

三、恪尽职守,履行责任

该同志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专注于测绘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在多项重点项目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宿州市大营镇地形测绘项目中,他克服了炎热天气、地形复杂的挑战,通过野外人工测图和进行无人机航飞,成功完成了20公里带状地形图测绘任务,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人防竣工测量项目,他统筹现场测量与数据处理环节,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该同志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保障了多个项目的优质交付。除了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他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展现了一名测绘人的社会担当。他主动参加合肥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负责编写的现场直播讲稿及仪器配置方案,帮助团队高效展示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无人机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高质量的影像和三维模型,他以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扎实的准备工作,为应急救援演练的成功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社会服务实践充分展示了测绘技术在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逐梦正青春,奋进正当时。该同志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出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创新开拓、服务社会的榜样精神,并将继续秉持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紧紧围绕着单位的主业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率先垂范,守正创新,做一名业务精、工作实、作风正的测绘工作者。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最新资讯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本站声明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红枫路29号办公室电话:0551-65847543市场服务电话:0551-65847469

Copyright©2022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总队.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9014257号 皖公网安备 34019202001830号Designedby Mi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