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development
发布时间:2025-09-22阅读次数: 来源:徐劲翔 汪承吉
长丰县朱巷镇雨污水管道修复项目由工程物探院承接实施。该项目施工场景复杂,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与频繁的大型设备操作,且部分工序需夜间施工,安全风险较高,在监管人员离场后,极易出现“监管下班、风险上岗”的监管盲区。为筑牢项目安全生产防线、破解安全管理难题、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吴冬贵副队长深入项目现场查看作业工序后,创新性提出“作业队伍不收工、监管人员不撤场”的安全监管制度,并要求项目安全监管人员严格落实。
一、制度落实的核心目的
落实“作业队伍不收工、监管人员不撤场”制度,核心是消除监管盲区,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无缝隙”管控。一方面,监管人员全程驻守施工现场,可实时跟进施工流程,及时发现并纠正作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实现隐患排查从“事后整改”转向“事中控制”;另一方面,若施工中出现设备突发故障、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中毒晕倒等突发事件,监管人员能第一时间协调资源、启动应急措施,快速组织救援与抢险,最大程度保障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为项目顺利推进筑牢安全屏障。
二、制度推行的重要意义
在责任管理层面,该制度进一步明确监管人员岗位职责,推动监管责任覆盖至每一个作业环节、每一个工作时段,形成了“全过程、无死角”的责任监管体系,有效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闭环管理;在人员意识层面,监管人员的持续在岗,对作业人员形成有效约束与正向引导,促使作业人员时刻绷紧安全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逐步提升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能力;在管理体系层面,该制度落实完善了项目安全管理机制,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隐患,为项目构建更稳固的安全管理屏障,保障项目高质量实施。
三、制度实施的亮点及成效
该制度在长丰项目推行以来,安全管理成效显著。一是监管精准化。监管人员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下井作业票制度,同时随身携带“安全检查记录表”,实时记录施工隐患及整改情况,既实现了监管无死角,又为后续的责任追溯提供了有力依据,让安全管理更规范。二是协同高效化。监管人员不仅排查问题,更主动解决难题,当作业队伍遇到施工技术难题时,监管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现场指导调整方案,既保障施工安全,又避免因技术问题导致工期延误,助力项目顺利推进。三是覆盖全时段。为不影响9月1日学校开学,项目作业人员连夜加班赶工期,监管人员全程监督保障夜间施工安全,使开挖路面在开学前顺利完成覆土回填,为学校开学和学生出行提供保障,充分体现了该制度在全时段覆盖上的优势。
长丰县管道修复项目通过实施该安全监管制度,在安全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创新制度不仅为项目自身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类似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扫一扫 关注最新资讯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红枫路29号办公室电话:0551-65847543市场服务电话:0551-65847469
Copyright©2022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总队.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9014257号 皖公网安备 34019202001830号Designedby Minggao